
誌願者發現,火星大氣中的雲聚集在特定的緯度和高度。這兩幅圖中的白色斑塊顯示了觀雲參與者發現最多雲的地方(或者項目行話中的“拱形山峰”)。紅色標簽突出了幾個有趣的區域:1)高海拔二氧化碳-冰雲形成的地方;2)呈現晝夜不同模式的水冰雲;以及3)在兩極寒冷地區形成的雲。鳴謝:uux.cn/改編自https://doi.org/10.1016/j.icarus.2023.115777.的Slipski等人(出版中)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美國宇航局科學編輯小組:第一篇關於火星雲探測項目參與者識別的雲的期刊文章已經被接受發表,現在可以在網上看到了!這篇題為“火星公民科學項目上的雲觀測:火星氣候探測器觀測到的季節性和空間雲分布”的文章將刊登在題為“MRO:在火星的16年”的Icarus特刊上。MRO是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火星氣候探測器是MRO上的一個儀器。
論文展示了幾幅雲圖,說明了許多雲被識別的時間和區域。這些地圖揭示了從誌願者的數據中識別出的幾個關鍵雲群。雲群包括高海拔的二氧化碳冰雲,在兩極附近形成的雲,以及沙塵季節的水冰雲。雲的結構遵循大氣中“熱潮汐”的模式,這是全球範圍的溫度振蕩。在氣溫低於平均水平的地方,雲更常見。
本文還解釋了該項目的動機,並描述了它在Zooniverse上的設置。它深入研究了參與者如何使用機器學習將雲識別轉化為雲目錄的細節。"感謝所有參與火星觀雲的人推動了這項研究!"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馬雷克·斯利普斯基博士說。
這個數據集中還有很多東西要研究,網上還有更多圖片要分析:第二個火星年的數據隻完成了大約50%。來自第二個火星年的數據將有助於揭示變化的塵埃條件如何影響雲的形成。如果你想加入搜索火星大氣中的雲,請訪問https://www.zooniverse.org/projects/marek-slipski/cloudspotting-on-mars。
(责任编辑:安順市)